让考古走进中学校园—首届“鸣鹤论坛—全国中学考古(历史)社团建设交流研讨会”在洛阳举办

2017-12-05 13:18


12月1日,首届“鸣鹤论坛—全国中学考古(历史)社团建设交流研讨会”在洛阳回民中学举办,来自全国12个省市37所中学的75位中学校长、教师参加本次会议。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徐天进教授、社科院考古所公共考古中心副主任乔玉副研究员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办公室主任刘庆华主持。

据介绍,在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及各考古文博机构的支持下,经过8年的努力,目前全国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学成立了近百家中学生历史考古社团。为更好的服务中学生考古(历史)社团,搭建一个社团联合体平台,弘扬中学生社团文化,全国中学考古(历史)社联盟于12月1日正式成立。

会议现场

嘉宾为获奖者颁发证书

开幕式上,与会嘉宾揭晓了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优秀校长、首届全国中学十大优秀考古(历史)社及优秀辅导员名单同时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并向洛阳回民中学姜长安校长授予首届“鸣鹤论坛”旗帜。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徐天进教授

社科院考古所公共考古中心副主任乔玉副研究员

徐天进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夏令营到各中学成立考古社团再到如今全国考古社团联盟的成立,从定时的暑期活动变为持续连贯的日常活动,这十年间考古社团的发展有目共睹。他希望考古社团联盟的成立,能更好地协调共享资源,提升社团水平,拓展视野,为彼此间的相互交流搭建沟通平台,共同推进考古知识在中学的传播。

多彩社团活动为中学生打开考古新世界

近年来,各校考古(历史)社团队伍不断壮大、教育形式逐步趋于多样化。在交流展示环节中,七十余位中学考古(历史)社团的践行者齐聚一堂。来自洛阳回民中学、北京中学、山东邹平一中、西安曲江一中、重庆巴蜀中学、安徽铜陵一中、浙江湖州中学、江苏沭阳高级中学、长沙实验中学、澳门劳工子弟学校等21所中学的代表就具体社团状况、开展活动内容、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进行汇报。

不少社团都在依托当地考古文博资源的基础上,深入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社团活动。从房山周口店拜访“北京人”,到“寻根”之旅参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北京中学考古文博社以“北京从这里开始”为主题举办的一系列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书本外的考古知识;江苏省丹阳中学“凤起笔架”考古社充分利用地方文博资源,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丹阳珥陵春秋吴国葛城遗址、胡桥齐梁石刻等遗迹,部分学生还合作完成了《镇江的古迹探秘》、《丹阳齐梁石刻简介》相关考察报告;西安市曲江一中广受学生欢迎的“珩瑆”考古社以让中华文脉薪火相传、培养学生人文情怀为主题,带领学生走进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大明宫、丰镐遗址发掘现场等,期望通过社团活动提升学生对西安本土人文古迹的关注和了解,加强对文物史料的认识,进而唤起学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责任意识;长沙市实验中学“明古社”结合本地资源,以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博物馆、马王堆街道为交流平台开展共建活动,参加博物馆讲座、体验活动和讲解员培训等课程,经历了从接触考古到体验考古的不同阶段。

会议现场

除了传统的参观学习、考察等实践活动外,3D打印作为中学考古社团的创新内容,不仅将新技术和认识中华古老文明相结合,也是让技术更好地服务教育、构筑创新校园的一次有益尝试。在浙江龙游凯马国际学校的“3D打印创新实验室”里,同学们处理完收集到的“马荣八公祠”内古建构件数据后,通过建模技术将其制作成立体模型,将考古活动中所观察的重要文物永久保存下来。作为浙北地区首个中学生考古文博社团,浙江长兴中学考古文博社以“应用现代科技,传承太湖文明”为宗旨,致力于3D打印技术与太湖文明相融合的实践,目前长兴中学3D考古文博创新实验室,已成功打制了光阳桥、兴隆桥、震泽桥等多座太湖古桥模型,社团成员在德国、比利时皇家歇妮中学师生来访时,以3D打印技术和中西方文化为桥梁开展交流研讨。此外,由社团师生参与编写的《3D打印一带一路》丛书教材也已正式出版。

“大教授”进“小课堂”

本次交流研讨会中,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徐天进教授还为洛阳市回民中学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考古学》讲座。徐天进教授从考古学的基本定义讲起,循循善诱地简述了中国考古学发展史,将这门被称为象牙塔的学问呈现在中学生面前。“考古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扇窗,通过它我们不仅能欣赏消失的风景,还能找到来时的路。”徐天进教授表示,希望通过各中学的考古社团能让更多学生在中学阶段打开考古这扇窗,看到窗外的风景。在高考前,让更多的中学生领略、了解考古的魅力,从而对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产生积极影响,不论最后是否投身考古事业,参与考古社团期间培养的科学精神、学习传统文化的经历会是他们的终身的宝贵财富和美好回忆。“窗外的风景是值得用一辈子去体验的,这就是考古的魅力所在。”徐天进如是说。

与会者合影

在中学师生看来,这些“大教授”放下身段,带来受益匪浅的讲座和交流必将早早在学生心中播下启蒙的种子,大大开阔他们的眼界。据介绍,河南鹤壁高中、西安中学、安徽铜陵一中、蚌埠二中等学校的考古社团都曾邀请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及各地方考古文博单位和博物馆的考古学者带来学术讲座。当同学们向考古学者提出疑问和心中的不解时,学者们均耐心解答,与此同时考古学者们也对学生中能有如此众多同样热爱考古的学生感到欣慰,并对社团的发展寄予殷切期盼,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在高等学府看到学子的身影,在田野考古、文物保护方面大有作为。

同学少年 薪火相传

“对考古的接触让我感到一种走出书斋、走进田野的新气息,开阔了视野,打破了自己的一些狭隘性,看见人类历史的悠久和人事变迁,颇有涤除心尘的畅快感”。江苏沭阳高中考古社成员、如今已毕业并考入北京大学的唐冬冬在给学弟学妹的寄语中说到。

金石不语,历久弥新。作为冷门专业,大众对考古尚存在种种误解。可以说质疑考古学是对这门学科和考古人的亵渎。而考古社团的壮大、从“娃娃”抓起普及考古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充分减少大众的误解和曲解。此次全国中学生考古社团联盟的成立,可有效克服社团资源不足,活动影响力有限等问题,扩大校际社团交流,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拓宽视野,为社团的良性互动形成合力。这些考古社团的活动或许还很稚嫩,但他们是中国考古事业发展的萌芽,未来中国考古的发展需要他们的接力和传承。也许他们在发展的道路上会磕磕绊绊,但我们相信,前进的脚步不会停歇,他们会在一步步摸索中前行、发展、壮大。